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合計 54 詞彙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no image不常
基本信息 bù cháng ㄅㄨˋ ㄔㄤˊ 不常 釋義 (1).不固定。 《書·伊訓》:“惟上帝不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孔傳:“天之禍福惟善惡所在,不常在一家。” 漢張衡《西京賦》:“不常厥土, 盤庚作誥。”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比興》:“夫比之為義,取類不常: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
no image不成因
佛教術語,因明用語。因明論式中,因(理由)須具備三相,方能成正因,缺乏任何一相皆成似因,其中因缺乏第一項而不能證明宗(命題)者,稱為不成因。共分四類:(一)兩俱不成,(二)隨一不成,(三)猶豫不成,(四)所依不成。 “因”須遍是宗有法之法,方有證明宗之力量,若非宗法,或雖是宗法而不遍,便不能證宗。其遍是宗法,必須為立(...
no image不定因
佛教術語,因明用語。指因明論式中,缺乏因(理由)之第二相(同品定有性)或第三相(異品遍無性)所致之過失。計有六種,即:(一)共,(二)不共,(三)同品一分轉異品遍轉,(四)異品一分轉同品遍轉,(五)俱品一分轉,(六)相違決定。不定因之前五種,或出於同品定有性之未能完成,或出於異品遍無性之未能完成。依因後二相之要求,能立...
no image不共不定
佛學術語,因明六不定因之一。立因而其因通同喻,亦通異喻,因而使宗不定,謂之共不定,不通同喻,亦不通異喻,因而使宗不定,謂之不共不定。如聲為常(宗),以所聞性故(因),如虛空(同喻),如瓶(異喻),是所聞性之因,不通同喻,亦不通異喻,宗如何可決。 [1]...
no image五十一心所
【五十一心所】 大乘唯識家所立心所之數。即觸、作意、受、想、思(以上屬遍行)、欲、勝解、念、定、慧(以上屬別境)、信、精進、慚、愧、無貪、無嗔、無痴、輕安、不放逸、行舍、不害(以上屬善)、貪、嗔、痴、慢、疑、惡​​見(以上屬煩惱)、忿、恨、惱、覆、誑、諂、憍、害、嫉、慳、無慚、無愧、不信、懈怠、放逸、惛沈、掉舉、失念...
反詰反詰
反詰有反問的意思,但又不同於反問,它有追問、責問的意味。反詰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以加強語氣。 基本信息 【詞目】反詰 【拼音】fǎn jié 【釋義】[ask in retort] 反問。 【詳細解釋】反問,追問。 郭沫若《波》三:“'不知道你究竟有多少錢喲!'男的經過這一反詰,也就忍耐著沉默了。...
no image內色
詞語注音 nèi sè    ㄣㄟˋ ㄙㄜˋ  內色 詞語解析 中色,中央之色。 《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四·隋五郊歌》:“黃本內色,宮實聲始...
no image尋思
詞義 xún sī 北方俚語。意為:琢磨。心裡琢磨。 想;思索;考慮。 出處 宋李昉《贈襄陽妓》:“夜深無睡暗尋思” 《後漢書·循吏傳·劉矩》:“民有爭訟, 矩常引之於前,提耳訓告,以為忿恚可忍,縣官不可入,使歸尋思。訟者感之,輒各罷去。” 唐白居易《南池早春有懷》詩:“倚棹忽尋思,去年池上伴。” 《三...
心思心思
基本信息 詞語:心思 拼音:xīn sī 英文:Thought;Idea. 釋義:指一個人的主意、智慧、願望、心裡所想。 詳細解釋 1.思考能力、才思 《孟子·離婁上》:“﹝聖人﹞既竭心思焉,繼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天下矣。” 《後漢書·儒林傳下·何休》:“ 休為人質樸訥口,而雅有心思,精研'六經',世...
no image明知
拼音 míngzhī 解釋 1、明智。知,通“ 智 ”。 2、明白,明明知道 出處 《禮記·祭義》:“雖有明知之心,必進斷其志焉。” 示例 1、《史記·秦始皇本紀》:“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寬厚而愛人。” 2、明知故犯 詳細解釋 1.  明智。知,通“ 智...
no image四相違
佛學術語,因明三十三過因之十四過中,使立者之宗法相違反成之四種邪因也。是於因明最為難解者。見三十三過條。 [1] 因明用語。又稱四違、四相違因、四相違過。為因明三十三過中,因十四過之最後四項。即立論過程中,所立之因(理由)與所立宗(命題)之主詞與賓詞相互矛盾所產生之過誤;若犯此過誤,非但不能證明自己所提出的宗之正確性...
no image立量
標準。邏輯上就是立一個論點。...
no image平整
拼音 拼音pínɡ zhěnɡ 詞義解釋 1.平正整齊;平坦整齊。晉法顯《佛國記》:“屋宇嚴麗,巷陌平整。” 明李贄《三大士像議》:“像之面目有些不平整,和尚每見,輒嘆以為好。”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二四章:“偉大祖國的棉麥之鄉啊,什麼能工巧匠使得你這樣廣大和平整呢?” 2.填挖土方使土地平坦整齊。薛暮橋《中...
no image外色
wài sè ㄨㄞˋ ㄙㄜˋ 外色 男色。清吳下阿蒙《斷袖篇·梁生》:“有司以俞( 俞華麓)漁獵外色已甚,頗不直之。”...
no image因滴論
《因滴論》梵文Hetubindu,藏文gtan tshigs thigs pa,又稱《因一滴論》,或《因輪一滴論》,印度因明學主要論書,佛教因明學大師法稱著,為因明七論之一。闡述建立因(論據)的規律,略述邏輯推理的分類。印度有律天等的廣注。西藏有吉祥積(伯哲)譯本。為格魯派學僧必讀課本。...
no image名物
[1]詞目:名物 拼音:míng wù 基本解釋 1.  事物的名稱、特徵等。 《周禮·天官·庖人》:“掌共六畜、六獸、六禽,辨其名物。” 賈公彥疏:“此禽獸等皆有名號物色,故云'辨其名物'。” 金王若虛《五經辨惑》:“ 三代損益不同,制度名物,容有差殊。” 康有為《請廢八股...
no image伺察
sì chá ㄙㄧˋ ㄔㄚˊ 伺察  (1).偵視;觀察。 《三國志·魏志·曹爽傳》:“﹝ 司馬懿﹞奏爽曰:'……臣輒力疾,將兵屯洛水浮橋,伺察非常。'”《舊唐書·李林甫傳》:“伺察上旨,以固恩寵。” 茅盾《創造》一:“他還是閉著眼不動,卻聚集了全身的注意力,在暗中伺察。” (2).指觀測。 《宋書·律曆志下》:...
no image所生
suǒ shēng 1.生身父母。 《詩·小雅·小宛》:“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晉陶潛《庚子歲五月中從都還阻風於規林》詩之二:“久游戀所生,如何淹在茲?” 逯欽立注:“所生,指親母。”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 王汝南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明·錢謙益《 袁可立父淮加贈奉直大夫尚寶司少卿》:“固云無忝所...
no image宗法
宗法是指調整家族關係的製度,它源於氏族社會末期的家長制,依血緣關係分大宗和小宗,強調前者對後者的支配以及後者對前者的服從。中國君主制國家產生之後,宗法制與君主制、官僚制相結合,成為古代中國的基本體制和法律維護的主體。在歷史上還是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這種宗法制是以血緣關係為基礎,核心是嫡長子繼承製。這種制度起著維護西周政...
no image所別不極成
佛學術語,因明宗法九過之一。如數論外道對佛弟子立我是可思,其所別之我,非我佛弟子之所許,故云所別不極成。所別能別皆為自他共許所用之語也。見因明大疏四。 [1]...

合計 54 詞彙 上一頁 1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