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主題 新聞主題的含義
新聞主題是指新聞報導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觀點,也就是記者對客觀事實的看法、態度和通過事實的報導所表達的主觀意圖。主題在新聞中起主導作用,貫穿全文、支配寫作,是新聞構思、選材、表達和運用語言的依據。
是一篇消息的報導主旨,是新聞作品體現的中心思想,反映的主要事實或重要問題,是選擇和組織材料的主要依據,也是... |
 | 新聞自由 新聞自由,或稱新聞自由權,通常指政府通過憲法或相關法律條文保障本國公民言論、結社以及新聞出版界採訪、報導、出版、發行等的自由權利。這一概念也可以延伸至保障新聞界採集和發布信息,並提供給公眾的充分自由。
概述
至於官方的信息,政府則有責任和義務根據信息的相關程度和重要性對其進行詳細的分類,以決定哪些信息可以向公眾公開... |
 | 巡迴採訪 巡迴採訪——也叫游動採訪或旅行採訪,是記者按照預定設計好的線路對沿途與採訪主題有關的情況進行的採訪。它具有開闊記者眼界、使報導樣式活潑等優點,適用於某些特殊的、重大題材的報導。... |
 | 隱性採訪 所謂隱性採訪,是指在採訪對像不知情的情況下,通過偷拍、偷錄等記錄方式,或者隱瞞記者的身份,以體驗的方式或者其他方式,不公開獵取已發生或正在發生又未被披露的新聞素材的採訪形式。
簡介
隱性採訪,也稱秘密採訪或暗訪,指新聞記者由於某種原因而不公開身份的採訪。
它是與顯性採訪相對而言。這種採訪的優點是不會因為記者的採訪... |
 | 有聞必錄 拼音 yǒu wén bì lù
清·張春帆《宦海》第十一回:“不過照著有聞必錄的例兒,姑且的留資談助。”
聞:聽到的;錄:記錄。聽到什麼,不管對不對,全都記錄下來。
例句
小吳做會議記錄員非常認真負責;可以說到了∼的地步
從新聞傳播學的角度來講,有聞必錄是19世紀中國思想傳播界很時興的說法。在這一報導宗... |
 | 戰地通訊 戰地通訊是活躍於軍事新聞宣傳史上的一個獨特體裁。從國內看,戰地通訊發軔於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發展於抗日戰爭,成熟於解放戰爭時期。其間湧現出范長江、華山等一大批戰地通訊的寫作大家,撰寫了許多戰地新聞經典名作,為戰地通訊在抗美援朝戰場上達到空前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戰地通訊作為通訊體裁中的一個分支,之所以能夠被我黨... |
 | 專欄評論 專欄評論是指在報紙固定的版面,特定的專欄中發表的評論。像解放日報的《解放論壇》,人民日報的《人民論壇》,文匯報的《文匯論壇》,羊城晚報的《街談巷議》,新民晚報的《未晚談》等等。
專欄評論的特點
1,欄目的穩定性.這些專欄一旦確定,一般都延續很長時間,並且在位置,篇幅,風格乃至讀者群都有相對的穩定性.有的專欄評論在作... |
|
 | 綜合新聞 新華社《綜合新聞》每次20-30分鐘,白天間隔2-3小時播出,晚間間隔3-4小時播出,或主要整合最新時段內整點新聞的內容,便於用戶接收和綜合使用;或播出編輯綜合的新華社最新視頻新聞報導內容。 [1]... |
 | 金字塔 基礎含義
在建築學上,金字塔指角錐體建築物。著名的有埃及金字塔,還有瑪雅金字塔、阿茲特克金字塔(太陽金字塔、月亮金字塔)等。相關古文明的先民們把金字塔視為重要的紀念性建築,如陵墓、祭祀地,甚至是寺廟。 20世紀70年代開始,由於建築技術的演進,達到輕質化、可塑化、良好的空調與採光,有些建築師會從幾何學選取元素,現代金... |
 | 客裡空 簡介
客裡空”是蘇聯一九四二年出版的劇本《前線》中的一個角色——前線特派記者。“客裡空”原文意為“喜歡亂嚷的人” ,或“好吹噓的人”、“繞舌者”。
在劇本里,作者用諷刺的筆法,刻畫了客裡空不上前線,不深入部隊,每天呆在前線總指揮... |
 | 時務體 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報刊政治家繼承王韜報刊政論的傳統,在政論寫作中不斷突破框框進行革新,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報章文體。這種文體以梁啟超在《時務報》上發表的政論最為典型,故被稱為“時務文體”。又稱“新文體”、“報章體”,是一種不同於桐城派古文的比較通俗淺顯的文體。這種文體特徵為:半文半白,平易暢達,語言豐富、筆調... |
 | 小言論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第1版(2012年4月1日)
平裝: 39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100085700, 7100085705
條形碼: 9787100085700
商品尺寸: 22.8 x 16.6 x 2 cm
商品重量: 581 g
品牌: ... |
 | 新民體 梁啟超與新民體
新民體,一種介於古文與白話文的文體,為梁啟超受桐城派古文與明清小說文體影響而創造,特點為更加直捷明快。名稱由來於梁啟超與革命派在《新民叢報》論戰時主要使用該文體。
清末,維新派主要領導人梁啟超、康有為在百日維新失敗後逃亡日本。繼續宣揚維新主義。後來革命黨人孫中山等也在日本發展革命組織、宣揚革命思想。... |
 | 易碎品 書名:易碎品
作者:(英)尼爾·蓋曼
譯者:馬驍 / 張秋早
定價:30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1
裝幀:平裝
馬丁。瓦倫特執導影片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易碎品
英文名稱:Fragile(s)
資源類型:DVDRip
發行時間:2007年
電影導演:Martin Vale... |
 | 第一手材料 第一手材料——記者不經過任何中轉環節直接從他要報導的事實那裡得來的材料,包括記者的直接觀察和物證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實證性、生動性和可讀性的優點。... |
 | 調查性報導 調查性報導又稱“揭丑”報導。它是西方國家報刊上的一種特殊報導形式,專門用來揭露社會陰暗面、政府裡的黑幕、大企業的罪惡勾當以及黑社會的內幕等等。
報導者通過自己比較長期而完整的親自積累、觀察與最近的調查研究,對某一或某類社會事實或社會現象所進行的深入、系統或深入詳細的報導。調查性報導是深度報導的一種。
近幾十年來,尼... |
 | 間接性導語 間接性導語——又稱延緩性導語,是相對於直接性導語的種常用的導語形式,即導語中曲徑通幽,引人入勝,間接體現新聞主題,迂迴舒展地引出新聞的核心事實或新聞要旨。可分為描寫式、引用式、對比式、設問式等。... |
 | 解釋性報導 解釋性報導又稱解釋性新聞、分析性報導。是運用背景材料來分析一個新聞事件發生的原因、意義、影響、或預示發展趨勢的一種新聞報導。側重於說明新聞事實的來龍去脈,闡述事實發生的原因、結果以及相關事物之間的聯繫。起源於美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後才在美國新聞界佔統治地位。
解釋性報導的作用
解釋性報導是幫助讀... |
 | 評論員文章 概述
報刊評論員文章是新聞評論中常用的一種文體。是僅次於社論的重要評論。目前報刊上的社論數量偏少,評論員文章則有日漸增多愈顯重要的發展趨勢。
評論員文章的規格介於社論和短評之間。它是報刊、通訊社、廣播電台常用的屬於中型的重頭評論,具有重要的導向和喉舌的作用。它與社論沒有嚴格的界限,必要時可升格為社論。在實際運用中,... |
 | 新聞編輯學 《新聞編輯學》是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主要闡述編輯理論、編輯史、編輯實務等新聞編輯系統知識的書籍。是高等院校新聞傳播專業教材,也是新聞編輯從業人員及新聞編輯愛好者的學習用書。
作者: 吳飛著
ISBN: 9787308022781,7308022781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