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需要理論

2.安全需要。當一個人的生理需要獲得滿足以後,就希望滿足安全需要。例如,人們要求擺脫失業的威脅,解除對年老、生病、職業危害、意外事故等的擔心,以及希望擺脫嚴酷的監督和避免不公正的待遇等等。

3.社會需要。社會需要主要包括社交的需要、歸屬的需要以及對友誼、情感和愛的需要。社會需要也叫聯繫動機,是說一個人在前面兩種需要基本滿足之後,社會需要便開始成為強烈的動機。人們一般都有社會交往的慾望,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支持,希望同伴之間、同事之間關係融洽,保持友誼與忠誠,希望得到信任和愛情等。另外,人們在歸屬感的支配下,希望自己隸屬於某個集團或群體,希望自己成為其中的一員並得到關心和照顧,從而使自己不至於感到孤獨。 “社會需要”是一種比“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更細緻、更難以捉摸的需要,它與一個人的性格、經歷、受教育程度,所隸屬的國家和民族以及宗教信仰等都有一定的關係。4.尊重需要。尊重的需要,即自尊和受人尊重的需要。例如,人們總是對個人的名譽、地位、人格、成就和利益抱有一定的慾望,並希望得到社會的承認和尊重。這類需要主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1)內部需​​要。就是個體在各種不同的情境下,總是希望自己有實力、能獨立自主,對自己的知識、能力和成就充滿自豪和自信;(2)外部需要。就是一個​​人希望自己有權力、地位和威望,希望別人和社會看得起,能夠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

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會到自己生活在世界上的用處和價值。

5.自我實現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也叫自我成就需要。它是指一個人希望充分發揮個人的潛力,實現個人的理想和抱負。這是一種高級的精神需要,這種需要可以分為兩個方面:(1)勝任感。表現為人總是希望幹稱職的工作,喜歡帶有挑戰性的工作,把工作當成一種創造性活動,為出色地完成任務而廢寢忘食地工作。 (2)成就感。表現為希望進行創造性的活動並取得成功。例如,畫家努力完成好自己的繪畫,音樂家努力演奏好樂曲,指揮員千方百計要打勝仗,工程師力求生產出新產品等,這些都是在成就感的推動下而產生的。

(二)各層次需要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

1.在人的心理髮展過程中,五個層次的需要是逐步上升的。通常情況下,當低級的需要獲得滿足以後,就失去了對行為的剌激作用,這時追求更高一級的需要就成為驅使行為的動力。當人們進入高級的精神需要階段以後,往往會降低對低級需要的要求。例如,成就需要強烈的人,往往把成就看得比金錢更重要,把工作中取得的報酬,僅僅看成是衡量自己進步和成就大小的一種標誌。這種人事業心強,有開拓精神,能埋頭苦幹,並敢於承擔風險。

2.人在不同的心理髮展水平上,其動機結構是不同的。

3.人的需要具有主導性。在實際生活中,由於客觀環境和個人情況的差異,在需要層次結構中,往往會有其中的某一種需要佔優勢地位。這種佔優勢地位的需要就稱為主導性需要。根據主導性需要的不同,可以把人的需要結構分成下列幾種典型的需要結構模式:(1)生理需要主導型。在生產力不發達,生活水平不高,衣、食、住、行和就業尚都困難的情況下,生理需要就成為最迫切、最突出的需要;(2)安全需要主導型。在某種特殊的情況下,如戰爭、洪水、地震、社會秩序混亂等,人們的安全需要就特別突出;(3)社會需要主導型。青年人到了一定的時期,就希望交往,渴望愛情;老年人退休以後,經常守在家裡,就會感到寂寞、孤獨,迫切需要交往,需要得到溫暖和安慰;(4)尊重需要主導型。自尊心理許多人都有,所謂“士可殺而不可辱”,就強烈地反映了這種自尊的需要,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得不到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強烈的自尊心。”許多事實證明,那些失足而決心悔改的青年人,自尊的需要往往格外強烈,他們更迫切地需要別人的信任和幫助;(5)自我實現主導型。有強烈事業心的人,自我實現的需要特別突出。馬斯洛說:“是什麼角色,就應該干什麼事。”“最理想的人就是自我實現的人。”自我實現是心理髮展水平的較高階段,對於心理髮展水平較高的人,管理者應該重視為發展他們的才能和特長創造適當的組織環境,並給以挑戰性的工作。

(三)需要層次理論的價值

關於馬斯洛理論的價值,目前國內外尚有各種不同的說法。我們認為,絕對肯定或絕對否定都是不恰當的,因為這個理論既有其積極因素,也有其消極因素。

1.馬斯洛理論的積極因素

第一,馬斯洛提出人的需要有一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符合人類需要發展的一般規律的。一個人從出生到成年,其需要的發展過程,基本上是按照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進行的。當然,關於自我實現是否能作為每個人的最高需要,目前尚有爭議。但他提出的需要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趨勢是無可置疑的。

第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了人在每一個時期,都有一種需要占主導地位,而其他需要處於從屬地位。這一點對於管理工作具有啟發意義。

第三,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基礎是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他認為人的內在力量不同於動物的本能,人要求內在價值和內在潛能的實現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為是受意識支配的,人的行為是有目的性和創造性的。

2.馬斯洛理論的消極因素

第一,馬斯洛過分地強調了遺傳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認為人的價值就是一種先天的潛能,而人的自我實現就是這種先天潛能的自然成熟過程,社會的影響反而束縛了一個人的自我實現。這種觀點,過分強調了遺傳的影響,忽視了社會生活條件對先天潛能的製約作用。

第二,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帶有一定的機械主義色彩。一方面,他提出了人類需要發展的一般趨勢。另一方面,他又在一定程度上,把這種需要層次看成是固定的程序,看成是一種機械的上昇運動,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忽視了通過思想教育可以改變需要層次的主次關係。

第三,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只注意了一個人各種需要之間存在的縱向聯繫,忽視了一個人在同一時間內往往存在多種需要,而這些需要又會互相矛盾,進而導致動機的鬥爭。

二、阿爾德佛生存、關係、成長理論美國心理學家阿爾德佛,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一個人的需要可以分為以下三種:生存需要、關係需要、成長需要。阿爾德佛把這三種基本需要稱為“生存、關係、成長理論”,簡稱為ERG理論。

(一)生存的需要

生存的需要是人們最基本的需要。生存的需要是指人在衣、食、住、行等物質方面的需要。這種需要包括了馬斯洛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它只能通過金錢和物質才能滿足。

(二)關係的需要

關係的需要,即要求與人們交往及維持人與人之間和諧關係的願望。它包括馬斯洛的社會需要和部分尊重需要。

(三)成長的需要

成長的需要,即人們要求在事業、前途等方面得到發展的內在願望。它包括馬斯洛的部分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

阿爾德佛認為,作為一個管理者,應該了解員工的真實需要。因為需要的不同,會導致員工不同的工作行為,進而決定他們不同的工作結果;而這些結果,可能滿足他們的需要,也可能滿足不了他們的需要,管理人員要想控制員工的工作行為,必須在了解員工真實需要的基礎上,通過控制員工的工作結果,即使員工獲得能滿足需要的報酬,來達到控制員工的行為。

三、麥克萊蘭的成就需要理論20世紀5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戴維·麥克萊蘭,通過心理投射的方法對人的成就動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在一個組織中,人們最重要的需要是成就需要,其次是權力需要和合群需要。

(一)成就需要

麥克萊蘭認為,成就慾望很高的人,認為成就比報酬更重要。他發現,具有強烈成就需要的人,往往明顯地表現出以下三個特點:


上一頁 2 下一頁 選擇頁數
用戶 評論
還沒有評論
我要評論 [遊客 (18.118.*.*) | 登錄 ]

語言 :
| 校驗代碼 :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