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 :
SWEWE 會員 :登錄 |註冊
搜索
百科社區 |百科問答 |提交問題 |詞彙知識 |上傳知識
合計 1314 詞彙 上一頁 44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支道林支道林
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稱支公,也稱林公,別稱支硎,本姓關。陳留(今河南開封市)人,或說河東林慮(今河南林縣)人。東晉高僧、佛學家、文學家。他初隱餘杭山,25歲出家,曾居支硎山,後於剡縣(今浙江省嵊縣)沃洲小嶺立寺行道,僧眾百餘。晉哀帝時應詔進京,居東安寺講道,三年後回剡而卒。他精通佛理,有詩文傳世。據文獻記...
致良知致良知
中國明代王守仁的心學主旨。語出《孟子·盡心上》 :“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 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大學》有“致知在格物”語。王守仁認為,“致知”就是致吾心內在的良知。這裡所說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識,也指最高本體。他認為,良知人人具有,個個自足,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在力量。 “致良知”就是將良知推廣擴充到事...
no image智仁勇
1.儒家提倡的三種德行。 《論語·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知,用同“ 智”。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智、仁、勇,此三者天下之通德。” 2. 孫中山先生提出的軍人精神三要素。孫中山《軍人精神教育》第一課:“所謂精神,非泛泛言之,智、仁、勇三者即軍人精神三要素。能發揚此三種精神,始可以救民,...
no image中道觀
觀想中正不偏之理的觀法,為天台三觀之一。...
中世紀中世紀
中世紀(Middle Ages)(約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歐洲歷史上的一個時代(主要是西歐),自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數百年後起,在世界範圍內,封建制度佔統治地位的時期,直到文藝復興時期(公元1453年)之後,資本主義抬頭的時期為止。 “中世紀”一詞是15世紀後期的人文主義者開始使用的。這個時期的歐...
no image重點論
含義 重點論是一種辯證的思維方法,與均衡論相對立。指在研究複雜事物的發展進程時,要著重地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研究任何一種具體的矛盾時,要著重把握它的主要方面。反對把各種矛盾情況或各種矛盾方面平均看待或在實踐中平均使用力量,而陷入均衡論的錯誤,使問題得不到解決。 依據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關係原理。 關係 ...
週予同週予同
週予同(1898—1981)初名周毓懋,學名周蘧,又一學名周豫桐,浙江瑞安人。中國經學史著名專家,少年時代,就讀於晚清經學大師孫詒讓創辦的蒙學堂。畢業後,進了瑞安中學。 1916年,以第一名考取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北師大前身)國文部。受"科學"與"民主"的新思潮的影響,週予同和同學...
朱伯昆朱伯昆
朱伯昆,1923年,生於河北省寧河縣(今屬天津市)。 1947年,入清華大學哲學系讀書。 1951年,留清華大學哲學系,擔任馮友蘭先生助手。 1952年,轉入北京大學哲學系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國際易學聯合會會長;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易學與科學研究會名譽理事...
no image朱謙之
朱謙之:著名歷史學家、哲學家和東方學家,朱謙之:南朝齊人物,...
朱士行朱士行
朱士行(203—282),三國時高僧,法號八戒,祖居潁川(今禹州市)。魏齊王曹芳嘉平二年(250),印度律學沙門曇河迦羅到洛陽譯經,在白馬寺設戒壇,朱士行首先登壇受戒,成為我國歷史上漢家沙門第一人。 簡介 朱士行,潁川(今河南許昌市)人。少年出家為僧,但未受戒。公元250年,印度律學沙門曇柯迦羅到洛陽譯經,在白馬寺...
no image朱澤雲
一、朱澤雲,[清](公元一六六六年至一七三二年)字湘陶,號止泉,寶應人(今江蘇省寶應縣)。生於清聖祖康熙五年,卒於世宗雍正十年,年六十七歲。雍正中,直隸總督劉師恕欲薦之朝,不應。講道錫山,通書關中,皆闡明朱學。年六十七,吟邵子詩別親友,怡然而逝。澤雲著有止泉文集八卷,及朱子聖學考、(均四庫總目)王學辨,並傳於世。 二...
莊存與莊存與
人物簡​​介 莊存與(1719—1788),字方耕,號養恬,江南武進人,清朝官吏。今常州人。清代著名經學家,今文經學派(常州學派)首創者。他官至禮部左侍郎,提倡今文經學,發揮《公羊傳》,宣揚《春秋》中的“微言大義”。 生於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幼誦六經,尤長於《書經》,乾隆十年(1745年)中乙丑科一甲第二名...
no image子華子
子華子,春秋時期哲學家,與孔子同時代,晉國人,思想接近道家,但有獨特之處,他由“貴生”而重視養生。即主張運動、疏導;又主張“六欲皆得其宜”,這就有別於其他道家。所著《子華子》一書。對養生有獨特的主張。其養生思想觀點如下: 一、全生為上,六欲得宜。子華子將養生所達到的程度,分為“全生”、“虧生”“死”“迫生”四等。全生...
no image自比量
【自比量】 梵語sva^rtha-anuma^na。因明用語。又作‘為自比量’。因明三比量之一。為'他比量'或'為他比量'之對稱。即以僅僅自己相信之理由,欲成立所期主張之論式。所謂比量,係以已知之事物來推知未知之事物。於因明對論中,規定一定要用立者(立論)、敵者(問難者)雙方共同認可之因(理由)來證成宗(命題)之意義...
自然觀自然觀
自然觀就是對自然界的總的看法。是世界觀的組成部分。唯物主義認為自然界是不依賴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物質世界。唯心主義認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產物。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自然界是處在永恆運動、變化、發展中的物質世界;自然界一切現像都是對立統一的,它們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自然界的發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人對自然界認識...
臧文仲臧文仲
臧文仲(?—公元前617年),姬姓,臧氏,名辰,諡文。臧哀伯次子,諡文,故死後又稱臧文仲。春秋時魯卿,世襲司寇,執禮以護公室。 稱謂 臧孫辰之“孫”為尊稱,“臧孫”並不是氏稱,“臧孫某”僅限於對宗主的稱謂,宗族一般成員只能稱“臧某”。故臧孫辰為臧氏,而非臧孫氏。 人物簡​​介 臧文仲歷事魯莊公、閔公、僖公、文公...
顓孫師顓孫師
春秋末年陳國人。名師,字子張。為人勇武,性情偏激,但廣交朋友。主張“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子張》),重視自己的德行修養。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為“陳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宛丘侯”。政和六年(1116年)改封“穎川侯”。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進封“陳國公”,升十哲位。不久...
竺道生竺道生
人物簡​​介 竺道生(355-434[1])東晉佛教學者,本姓魏,鉅鹿(今河北平鄉)人。寓居彭城,官宦世家,幼年跟從竺法汰出家,改姓竺。後來從鳩摩羅什譯經,是鳩摩羅什的著名門徒之一。 佛性 他主張佛性人人“本有”,認為法顯所譯六卷《泥洹經》(佛般泥洹經)經義不夠圓滿,提出一闡提迦(佛教用來稱呼不具信心,斷了成佛善...
竺法護竺法護
鳩摩羅什尚未來到中國以前,中國佛教初期最偉大的譯經家就是竺法護。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經典《法華經》,即竺法護以《正法華經》為題譯出,而流佈於世。羅什以前,到中國的譯經師雖然很多,但以譯經部數來看,竺法護的成績最為可觀。 簡介 竺法護,又稱曇摩羅剎(梵Dharmaraksa ,意為法護), 月氏國人,世居敦煌郡,八歲出家...
no image瞿世英
即瞿菊農。 瞿菊農 生平簡介: ( 1901一1976)中國近現代教育家。原名士英。江蘇武進人。早年與鄭振鐸、瞿秋白、趙世炎等創辦《新社會》旬刊、《人道》月刊。五四運動中為北京學生聯合會代表。 1920年底,與鄭振鐸、茅盾、葉聖陶等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 1922年畢業於燕京大學研究科。 1926年獲美國哈佛大...

合計 1314 詞彙 上一頁 44 下一頁 選擇頁數
搜索

版权申明 | 隐私权政策 | 版權 @2018 世界百科知識